斷頭將軍的成語故事

拼音duàn tóu jiāng jūn
基本解釋比喻堅決抵抗,寧死不屈的將領。
出處晉 陳壽《三國志 蜀志 張飛傳》:“卿等無狀,侵奪我州,我州但有斷頭將軍,無有降將軍也。”
斷頭將軍的典故
張飛(字益德)是劉備手下一員猛將。 曹操占領了荊州,劉備去投奔江南。曹操率領數萬騎兵追了一日一夜,追到當陽長阪橋。在危難關頭,張飛帶著二十多騎兵拒后。張飛在橋上橫槍躍馬,喝道:“我是張益德,誰敢上來決一死戰!”曹操大軍沒有一人敢上前的。
劉備入川時,張飛在江州攻破巴郡,活捉巴郡太守嚴顏。張飛對嚴顏喝斥道:“我的大軍到了,你為什么不投降,還敢抵抗?”嚴顏說:“你們沒有道義,奪我州郡,我州只有斷頭將軍,沒有投降將軍。” 張飛大怒,令推出砍頭,嚴顏面色不變,便往外走便回頭罵道:“匹夫!砍頭便砍頭,也用不著發怒!”張飛覺得嚴顏有骨氣,就把他放了,并向他道歉,嚴顏感其恩義,才投降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斷頭將軍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流言蜚語 | 《明史 馬孟楨傳》:“入主出奴,愛憎由心,雌黃信口,流言蜚語,騰入禁庭,此士習可慮也。” |
爐火純青 |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到了現在,可已到了爐火純青的氣候,正是弟兄們各顯身手的時期。” |
聾者之歌 | 《淮南子 原道》:“夫內不開于中,而強學問者,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,此何以異于聾者之歌也,效人為之而無以自樂也,聲出于口則越而散矣。” |
門當戶對 | 宋 張端義《貴耳集》中卷:“個樣村僧,豈是尋常種草?要得門當戶對,還他景勝人奇。” |
翩翩起舞 | 唐 李白《高句驪》:“翩翩舞廣袖,似鳥海東來。” |
舉世混濁 | 戰國楚·屈原《離騷》:“世混濁而不分兮。” |
生龍活虎 |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95卷:“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,更把捉不得。” |
曉以大義 | 吳玉章《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》第十四篇:“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,合欲曉以大義。” |
胸有成竹 | 宋 蘇軾《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》:“故畫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 |
人心歸向 | 《晉書·熊遠傳》:“人心所歸,惟道與義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