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尋短見的成語故事

拼音zì xún duǎn jiàn
基本解釋短見:本指見識短淺,引申為自殺。自己認為無法活下去而尋死。
出處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六十六回:“人家并沒有威脅他,是他自尋短見。”
自尋短見的典故
賈璉聽從尤三姐的意見,外出公干時遇到薛蟠與柳湘蓮。賈璉極力向柳湘蓮推薦尤三姐,薛蟠也主張親上加親,柳湘蓮同意這門親事并拿出定情禮物托賈璉帶回。幾個月后柳湘蓮聽說尤三姐與姐夫有染要退親,尤三姐當場自尋短見死了,柳湘蓮也出家為僧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自尋短見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樂道安命 | 南朝·宋·鮑照《園葵賦》:“蕩然任心,樂道安命。” |
羅掘一空 | 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30回:“是時寧城已羅掘一空,急切不得巨款,沒奈何任他所為。” |
大惑不解 | 莊周《莊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終身不解;大愚者,終身不靈。” |
寧為雞口,不為牛后 | 《戰國策·韓策一》:“臣聞鄙語曰:‘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異于牛后乎?” |
不三不四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五卷:“可見元宵之夜,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的,不一而足。” |
口快心直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云姑娘,你如今長大了,越發心直嘴快了。” |
故步不離 | 清·張履祥《與陳乾初書》:“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,信一己之偏私,沾沾自得,吝不肯舍者,率因無所進步,是以故步不離耳。” |
空谷傳聲 | 南朝 梁 蕭衍《凈業賦》:“若空谷之應聲,似游形之有影。” |
快心滿志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6回:“只圖一時快心滿志,不管犯世途萬種危機。” |
東扶西倒 | 宋 楊萬里《過南蕩》詩:“笑殺槿籬能耐事,東扶西倒野酴醿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