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水斷橋的成語故事

拼音jù shuǐ duàn qiáo
基本解釋依靠河道阻斷橋梁。形容膽識過人,勇敢善戰。
出處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蜀志·張飛傳》:“飛據水斷橋,嗔目橫矛曰:‘某是張益德也,可來共決死!’”
據水斷橋的典故
公元208年,曹操率軍攻打荊州,荊州劉琮投降曹操。劉備見勢不妙就立即逃奔江南。曹操率軍追至當陽的長坂坡,劉備丟下妻兒逃跑。張飛利用河道,站在橋上阻斷曹軍的進攻,他瞪起眼睛橫握長矛,曹軍不敢貿然行動。劉備得以逃脫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據水斷橋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顛沛流離 | 宋 張世南《游宦紀聞》第九卷:“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,保有之難也,而共振顯之。” |
滿腹經綸 | 明 馮惟敏《海浮山堂詞稿 商調集賢賓 題春園 浪里束煞》:“論英雄何必老林泉?滿腹經綸須大展,休負了蒼生之愿。” |
眾喣山動 | 明 李東陽《余肅敏公傳》:“役未及興,而眾喣山動。” |
誅求無度 | 《舊唐書·于頔傳》:“擅興全師,僭為正樂,侵辱中使,擅止制囚,殺戮不辜,誅求無度,臣故定謚為厲。” |
外圓內方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郅惲傳》:“案延資性貪邪,外方內圓,朋黨構奸,罔上害人。” |
銷聲匿跡 | 宋 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第11卷:“然畏穎川知之,遂旅游資中郡,銷聲斂跡,惟恐人知。” |
斗唇合舌 | 南唐·劉崇遠《金華子雜編》卷上:“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,而更學斗唇合舌。” |
薄暮冥冥 | 宋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:“薄暮冥冥,虎嘯猿啼。” |
歸十歸一 | 白誠仁、何紀光《小紅軍》:“你看他,又背紅纓槍又拿手榴彈,收拾得歸十歸一,真像個久經鍛煉的紅軍戰士了。” |
語短情長 | 袁鷹《悲歡·深深的懷念》:“‘人民,真是太偉大了!’這句語短情長的衷心贊嘆,我想,是足以代表所有長征戰士的心意的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