鳴金收兵的成語故事

拼音míng jīn shōu bīng
基本解釋用敲鑼等方式發(fā)出信號撤軍。
出處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97回:“盧先鋒兵到,見孫安勇猛,盧先鋒令鳴金收兵。”
鳴金收兵的典故
古代軍隊行軍作戰(zhàn)都離不開“金”與“鼓”,命令軍隊行動與進攻就打鼓,即鳴鼓而攻,而命令軍隊停止或退回就擊鉦,即鳴金收兵。這種擊鼓而攻、鳴金收兵的做法在各個朝代基本上是通行的,到了明朝時,有時也會金鼓齊鳴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鳴金收兵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離題萬里 | 毛澤東《反對黨八股》:“其結果,往往是‘下筆千言,離題萬里’,仿佛像個才子,實則到處害人。” |
革風易俗 | |
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 | 《禮記·學記》:“是故學然后知不足。教然后知困,然后能自強也。” |
鋪張浪費 | 毛澤東《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》:“要勤儉建國,反對鋪張浪費,提倡艱苦樸素,同甘共苦。” |
婦人醇酒 | 語出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秦數(shù)使反閒……公子(無忌)自知再以毀廢,乃謝病不朝,與賓客為長夜飲,飲醇酒,多近婦女,日夜為樂者四歲,竟病酒卒。” |
白費心機 | 清·唐蕓洲《七劍十三俠》第142回:“我只落得白費心機,徒然失身于人,也不能遂我之愿。” |
褒善貶惡 | 宋 邵博《聞見后錄》第21卷:“惟有三四寸竹管子,向口角頭褒善貶惡,使善人貴、惡人賤,善人生、惡人死,須是由我始得。” |
窮途潦倒 | 傅抱石《<鄭板橋集>前言》:“他的一生,盡管夠得上是盤根錯節(jié),窮途潦倒的一生。” |
多謀善慮 | 清·李漁《凰求鳳·畫策》:“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,何不替我籌度一番,行了這個方便也好。” |
窮鄉(xiāng)僻壤 | 宋 曾鞏《敘盜》:“窮鄉(xiāng)僻壤、大川長谷之間,自中家以上,日暮持錢,無告糴之所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