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不識書的成語故事

拼音mù bù shí shū
基本解釋謂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;不甚識字或不識字。
出處宋·司馬光《涑水記聞》第16卷:“目不識書,而能口占作詩,頗有才思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目不識書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目不識書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神槍手 | 清·黃世仲《洪秀全演義》第24回:“二來見蕭王妃擊死李守義,已呼他作神槍手女將軍。” |
穩操勝算 | 《管子·明法解》:“故明操必勝之數,以治必用之民。” |
草木知威 | 《新唐書 張萬福傳》:“朕謂江淮木草亦知爾威名。” |
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清·張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櫛沐甚凈。” |
皆大歡喜 | 《金剛經 應化非真分》:“聞佛所說,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” |
斗雞走狗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》:“袁盎病免居家,與閭里浮沉,相隨行,斗雞走狗。” |
一視同仁 | 唐 韓愈《原人》:“是故圣人一視而同仁,篤近而舉遠。” |
楊柳依依 | |
鳳毛麟角 | 明 何良俊《四友齋叢說 文》:“康對山之文,天下慕向之,如鳳毛麟角。” |
溢于言表 | 明 朱舜水《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》:“來書十讀,不忍釋手,真摯之情,溢于言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