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升之水的成語故事

拼音dǒu shēng zhī shuǐ
基本解釋比喻微薄的資助。
出處莊周《莊子 外物》:“我東海之波臣也,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”
斗升之水的典故
戰國時期,思想家莊周在《莊子》中運用寓言故事,他在《外物》篇中講到:莊周在旅行途中聽到有聲音叫他,他在車轍中發現一條鮒魚,鮒魚即將缺水請求幫助,莊周準備取一杯水救它,鮒魚說他是東海的波臣,哪里是這斗升之水能夠生活下去的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斗升之水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寸丹心 | 宋 楊萬里《誠齋集 卷十二 新除廣東常平之節感恩書懷》詩:“向來百煉今繞指,一寸丹心白日明。” |
木本水源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猶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謀主也。” |
斬草除根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六年》:“為國家者,見惡,如農夫之務去草焉……絕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 |
定時炸彈 | 鄧小平《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》:“他們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勢力,不可小看,如果不在整黨中解決,就會留下禍根,成為定時炸彈。” |
前因后果 | 梁 蕭子顯《南齊書 高逸傳論》:“史臣曰:‘今樹以前因,報以后果,業行交酬,連瑣相襲。’” |
價值連城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趙惠文王時,得楚和氏璧。秦昭王聞之,使人遺趙王書,愿以十五城請易璧。” |
有去無回 | 柯崗《逐鹿中原》第11章:“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,有去無回了!” |
神出鬼入 | 《淮南子 兵略訓》:“善者之動也,神出而鬼行。” |
十全大補 |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85回:“只見一個醫生在那里和他診脈,開了脈案,定了一個十全大補湯加減,便去了。” |
下臨無地 | 唐·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飛閣流丹,下臨無地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