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津劍合的成語故事

拼音yán jīn jiàn hé
基本解釋指晉時龍泉、太阿兩劍在延津會合的故事。后以“延津劍合”或“延津之合”比喻因緣會合。
出處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三卷:“方知兩劍分而復合,以此變化而去也。至今人說因緣湊巧,多用‘延津劍合’故事。”
延津劍合的典故
吳滅晉興之際,豫章人雷煥與尚書張華在豐城掘得龍泉、太阿寶劍兩口,兩人分別藏一把,雷煥佩劍路過延平津口,不小心掉到河里。后來張華帶劍到此渡口,水中鉆出一龍,張華手中的劍也化作一龍,雙龍騰空而去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延津劍合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祖功宗德 | 《孔子家語 廟制》:“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,謂之祖宗者,其廟皆不毀。” |
書通二酉 | 語出《太平御覽》卷四九引南朝·宋·盛弘之《荊州記》:“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,相傳秦人于此而學,因留之。” |
志滿意得 | 宋 陸九淵《與劉伯協書》:“當無道時,小人在位,君子在野,小人志得意滿,君子阨窮禍患,甚者在囹圄,伏刀鋸、投荒裔。” |
鑿壁借光 | 晉·葛洪《西京雜記》第二卷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學而無燭,鄰舍有燭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書映光而讀之。” |
舊地重游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一章:“廣州,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,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,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。” |
投石問路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12回:“此名為‘投石問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溝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實地,再沒有聽不出來的。” |
拋磚引玉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:“時有一僧便出,禮拜,師曰:‘比來拋磚引玉,卻引得個墜子。’” |
極重不反 | 清·陳確《答張考夫書》:“今《大學》之為圣經,已成極重不反之勢。” |
唯物主義 | 毛澤東《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沒有同這些反面的東西作過斗爭,你那個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不鞏固的。” |
大失所望 | 漢 司馬遷《史記 高祖本記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