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走龍蛇的成語故事

拼音bǐ zǒu lóng shé
基本解釋筆一揮動就能呈現(xiàn)出龍蛇舞動的神態(tài)。
出處唐 李白《草書歌行》:“恍恍如聞神鬼驚,時時只見龍蛇走。”
筆走龍蛇的典故
唐朝時期,秘書監(jiān)賀知章在府上宴請賓客,李白在席上作詩《草書歌行》。玄奘法師的弟子懷素善長草書,當眾被要求作書法,懷素援筆蘸墨,凝神運氣揮毫,很快寫就,賀知章贊嘆道:“上人書寫,左盤右旋,真是筆走龍蛇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筆走龍蛇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功虧一簣 | 《尚書 旅獒》:“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。” |
因材施教 | 《論語 為政》子游問孝、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:“子游能養(yǎng)而或失于敬,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,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,故不同也。” |
大名鼎鼎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24回:“你一到京打聽人家,像他這樣大名鼎鼎,還怕有不曉得的。” |
浪跡江湖 | 宋 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113卷:“某不能甘于寒苦,且浪跡江湖。” |
聾者之歌 | 《淮南子 原道》:“夫內(nèi)不開于中,而強學問者,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,此何以異于聾者之歌也,效人為之而無以自樂也,聲出于口則越而散矣。” |
舉世混濁 | 戰(zhàn)國楚·屈原《離騷》:“世混濁而不分兮。” |
空穴來風 | 戰(zhàn)國 楚 宋玉《風賦》:“臣聞于師:‘枳句來巢,空穴來風。’” |
河魚腹疾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二年》:“河魚腹疾,奈何?” |
屈指一算 |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四回:“匆匆過了中秋,雯青屈指一算,那天正是出場的末日。” |
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| 元 無名氏《爭報恩》第三折:“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,怎當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