罪不容誅的成語故事

拼音zuì bù róng zhū
基本解釋判處死刑也抵償不了所犯的罪惡。形容罪惡極大。誅:處死。
出處東漢 班固《漢書 王莽傳下》:“惡不忍聞,罪不容誅。”
罪不容誅的典故
西漢時期,河內人郭解成為無惡不作的地方一霸,他非常狡猾,敢于請人出面抗拒皇上的命令。漢武帝對此十分不滿,下令把他逮捕歸案,辦案的官員紛紛維護他。御史大夫公孫弘認為他罪不容誅,理應處死,終于漢武帝把他滿門操斬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罪不容誅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逴俗絕物 | 清·周亮工《書影》第五卷:“吾無務為逴俗絕物之行,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趨向。” |
直言賈禍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五年》:“子好直言,必及于難。” |
反復無常 | 宋 陳亮《與范東叔龍圖書》:“時事反復無常,天運所至,亦看人事對付如何。” |
枝對葉比 | 唐獨孤及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》:“及其大壞也,儷偶章句,使枝對葉比,以八病四聲為梏拳,拳拳守之,如奉法令。” |
富貴不淫,威武不屈 | 清·方亨咸《邵村雜記·武風子傳》:“其有道者歟?不然,何富貴不淫,威武不屈耶?” |
揮霍無度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102回:“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,不敢交與他。” |
夜深人靜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靜,為何叩門?” |
學而時習之 | 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子曰:‘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!” |
屈指一算 |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四回:“匆匆過了中秋,雯青屈指一算,那天正是出場的末日。” |
蝶粉蜂黃 | 唐·李商隱《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》:“何處拂胸資蝶粉,幾時涂額藉蜂黃。” |